风光类航拍可能是我们最常见到的航拍影片类型,借由这些视频,看客们能够领略世界各地的奇妙风景。
然而,风光航拍作品千千万,怎样脱颖而出?本期#航拍大侠来点评#,我们从投稿中选出三位航拍摄影师的作品,一起聊聊风光类航拍摄影的那些套路。
本月入围作品
▼
作品一《龙脊梯田》
作者:壹米网线
拍摄设备:Phantom 3 Professional拍摄前需要对整个梯田进行踩点,尽量让镜头语言丰富,多角度拍摄。很多人会习惯性地为了拍摄出梯田的层次感和曲线而大量使用俯视的镜头拍摄。这次拍摄我们去的点比较多,观察好地形后我们用横向、手动兴趣点环绕进行拍摄,尽可能地不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高率大疆传媒航拍部总监龙脊梯田这个航拍地点选得太漂亮了,大片蜿蜒曲折的梯田特别适合用航拍来呈现,村寨和梯田的结合也特别适合表达人在自然环境中的主题。
需要注意,在这种以航拍景色为主的片子中,如果通篇都是比较大的全景横移推拉,时间长了观众可能会有点疲劳。主体都是景色为主,但是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拍法。下面给大家提供几个纯景色航拍的建议:
可以尝试不同的时间来拍摄,日出日落时拍摄光线条件会更好。
▲清晨时,这种山间也常有雾气,拍出来会很有仙境的感觉。
在航拍的时候可以有意地设定一个视觉中心。
在横移和推拉的时候,让视觉中心保持在画面中或落幅落在视觉中心上,这样的镜头设计会更有代入感。
▲这个平推的镜头可以以山间的村落为视觉中心,边向前飞边向下摇云台。
注意剪辑视频时的逻辑。
并不是说这种纯景色的航拍就不能有逻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和尚在念经,这就是一个简单的递进式逻辑。纯景色的片子也可以做到有逻辑,大环境交代梯田的场景,增加一些村寨和人的细节拍摄,就能使视频有一个简单的逻辑,在一个2分钟左右的视频里不会让人看着那么疲劳。
▲开篇全景介绍了龙脊梯田的环境后,可以推近距离拍摄梯田和村寨,然后拍摄村寨里的人在寨子里和梯田上的活动。
狄欣大疆传媒创作部总监这部作品在剪辑上很稳,没有什么大问题。梯田这种蜿蜒的景色非常适合用航拍呈现,可以感觉到作者有意识地在利用这些梯田的线条,但是我觉得构图上还可以再极致些,比如扣拍的同时将梯田以外的景物隔离在画面外,只用梯田的线条来构图,我觉得都会有不错的效果。
▲这个镜头中,明显两边的树林影响了画面的效果,建议降低些高度然后将树林隔在画面外环绕拍摄,单纯用梯田的线条来构图。
两分钟的视频如果都是景色的航拍,画面信息会有些重复。建议在拍大景的同时,拍一些景物的特写,或者人的活动特写。更新画面信息的同时也能讲述一下人和自然的关系,增加作品的人文气息。
▲可以看到梯田上有人在活动,如果是采茶女在采茶,那将会是一个不错的环绕航拍主体。
这部作品选用了一个史诗类的背景音乐,但视频里并没有很强烈的人的故事,我个人觉得如果更换为当地的民族音乐或许更有感觉。
王佳奇航拍摄影师龙脊梯田的画面真的很美,在拍摄的时候建议多换一些角度,补充少量近景和中景。然后在拍摄梯田的时候可以尝试降低高度侧拍,能拍出梯田由近至远延伸的画面。这样视频的内容就能丰富很多。
▲山顶处的梯田很适合降低高度,慢慢环绕或升高拍摄梯田延伸至远方。
动
作品二《新疆南山牧场雪景》
作者:麻雀爱上航拍
拍摄设备:Phantom 3 Advanced拍摄地是距离乌鲁木齐40多公里的南山牧场 ,因为天气冷,我们都是坐在车里遥控航拍器,镜头主要集中在慢前进,慢后退,俯视旋转,俯视拉高等镜头。拍摄树林时,个人最爱俯拍镜头,视频素材就是俯视旋转。高率
大疆传媒航拍部总监作者在拍摄前有很细致地设计过拍摄的镜头,一个起落完成了好多个可以用的好镜头。先逆光,然后侧光,之后顺光,然后正扣,一块电池刚好完成这几个镜头。低温拍摄的时候这样能节省大量电量。画面成组可以参考我们之前的推送:干货|四个方法让你的航拍叙事水平上一个大台阶
▲可以看出这是一架次拍摄中获得的四个有效镜头。
原地将镜头抬起这个镜头,建议向前飞行中摇起镜头,这样能充分利用无人机运动的优势。
▲这个镜头可以尝试沿着山脊平推摇起镜头。
作者在剪辑时有推进有拉出,有近有远,这就把景别打开了,镜头和镜头间就有了差别,确保一直有新的画面信息在更迭。
▲推进的近景搭配后退的远景,作者在剪辑时也经过了设计。
黄昏时,可以等太阳刚落到山下的时候再拍,天空的色彩变化会更梦幻,只要飞起来一点点,山就会拍出像镶一个金边的状态,那时的光比也不会那么大。
狄欣大疆传媒创作部总监选题不错,雪景有天然的优势,能遮盖很多杂乱的景物,让画面变得纯净统一,帮助你化繁为简。
▲白雪很好的为画面做了减法。
拍摄雪景的时候,雪的漫反射非常强烈,一般EV值需要升一档。片子中有一些有明有暗的画面,雪地已经过曝,可能是自动测光不准的原因,也可能是EV调过了。推荐使用ND滤镜避免雪地过曝。
▲可能因为是自动曝光的缘故,摇起来逆光时过曝了。
这个作品的画面很丰富,但略微有一些杂乱。注意一下剪辑的逻辑和镜头成组使用,这样才能将你的画面变成一组组合拳打向观众的心里,给观众留下印象。
王佳奇航拍摄影师在拍摄雪景时使用自动曝光,要尽量顺光、侧光拍摄,避免使画面过曝或画面的曝光迅速变化。建议使用M档手动调整曝光值,多尝试设定几组曝光值,针对不同的光线角度拍摄。
作品三《穿越多伦》
作者:KIMYOUNG浪舟
拍摄设备:Phantom 3 Professional、SONY A7r2等一支平均年龄52岁的12人队伍,历经五天四夜,穿越内蒙多伦草原。拍摄前,我做为穿越队员加入,当领队何日告诉我樟野财哥的故事时,我决定为这次出行做个全程纪录,不想太过传统。所以用讲诉的方式,通过不同的人物讲诉旅行中遇到的事,看到的美景,把原本枯燥的骑行路线,变得生动有趣起来。高率
大疆传媒航拍部总监这是一部短小的纪录片,作品很用心地录制了很多同期声,但是噪声有点大,推荐使用麦克风的防风设备。如果音频素材已经这样了,可以加一些字幕弥补,使观众观看时不那么费力。
▲这里同期风声很大,但内容和风也有关,可以用字母给观众减轻负担。
作品的开头可以尝试设置悬念,比如,一支平均年龄52岁的12人队伍,必须在五天内穿越多伦草原,期间会遇到何种困难等等,给观众设置一个期待感,让大家愿意用7分钟看完它。
▲直接将台湾老人和团队成员作为开场,也是不错的选择。
有一些同期声传达的信息不完整,比如喊备马、喝可乐等。这种同期可以作为过程元素,但前后应该交代清原委,这样一部纪录片才能更跌宕起伏,变得更精彩。
▲这个镜头的情节出现得比较突兀,前后有个衔接会比较自然。
作者在拍摄时很用心,能看出来地拍设计了很多镜头的调度,也记录了很多同期的声音,注意一下风声的降噪就好。
▲作者用了大量手持调度的方式拍摄,很有临场感。
纪录片讲故事很需要逻辑。本片更多的信息是通过讲述和画外音的方式传达出来。纪录片一般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问题来拍摄。这部纪录片的片头使用了飞手自己比较意识流的自述,没有硬性交代清楚“是什么”的问题。建议开篇,不论使用记录画面还是同期声还是画外音,都要首先告诉观众这个纪录片要讲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在这部片子里,就是指在穿越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办法。当这些内容丰满了,这部片子会更有力度,观众看完后能留下更深的印象。
▲很多类似的镜头都很单,要用逻辑贯穿起来,航拍镜头才不会只是单一的过场。
#航拍大侠来点评#
参与方式:
微博发布你的原创作品(原创、时间不限、主题不限)。
艾特二位官微 @DJIStudio大疆传媒 @DJI大疆创新。
添加话题#航拍大侠来点评# 。
相关阅读:
(封面图作者:麻雀爱上航拍 封面图来源:天空之城SkyPixel)
转载时请注明:转载自大疆创新微信公众号(ID:dji_service)。航拍精选
过吊桥
摄影:439047253
2016年天空之城摄影大赛参赛作品
www.skypixel.com/events/photocontest2016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大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