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分析之影视行业

来源:undefined 作者:147小编 日期:2023-03-20 10:11 浏览: 187

经过前几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影视行业已进入市场饱和、竞争白热化的格局,影视概念上市公司压力巨大,中小公司更是面临寒冬,或者叫调整期,资金链紧张成为这个行业的重要标签。

影视行业的高负债、高现金流特点,注定它需要快速制作,快速投放,快速收回资金。制作一个节目或一部影片,需要前期大量的投入。

电影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分别是:创作策划、资本进入、拍摄制作、电影发行、电影院线,其中下游的院线对销售收入影响最大,遇到风吹草动,比如本次新冠疫情,受到的打击很大。即使没有本次疫情,那些花巨额资本制作的节目上线后也不一定能成功,投资风险居高不下。

归纳起来,影视公司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负债率高。

影视行业本质上是个资本的游戏,行业资产负债率高早已是公开的秘密。前些年的电影红利期,很多连锁院线大量举债,通过流水周转或院线抵押,实现滚雪球式扩张,同时也推高了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高到什么程度呢?上市公司财报写得清清楚楚,长城影视2019年三季度财报显示,资产负债率高达84.44%,这是在跟金融机构来比拼呀。

虽然有这么高的负债率,资产结构仍然堪忧,还拿长城影视举例,它的资产总额26.94亿元,其中应收账款6.48亿元,长期股权投资33.05亿,无形资产2.59亿元,商誉9.73亿元。这还不算啥,欢瑞世纪的应收账款竟然高达25.1亿元。

融资困难。

资金链关系着影视公司的生死存亡,融资成为很多公司当务之急,规模大的公司(干爹比较牛)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拿到较低成本的资金,如果不能发债,只能通过吸引战略资本,或从银行融资。作为高风险行业,影视公司的资金需求更多来自风投资本,高投资高回报。但现实是,影视行业的资本退潮不再是新鲜事儿了,大概从2016年起,监管政策频出,对影视行业的跨界并购及再融资进行了收紧调整,多家上市公司的重组并购案例流产。

本文首发于知乎专栏《实战信贷经验分享》,作者米斯特汤,转载请注明出处。

曾经的唐德影视、暴风集团分别以4.35亿元收购范冰冰旗下爱美神51%股权、10.8亿元收购刘诗诗旗下稻草熊影业60%股权,这两起并购事件均以失败告终。还有赵薇以“空手套白狼“的方式借壳万家文化遭重罚,禁入证券市场5年,也成为影视并购领域的一大暴雷。

从银行贷款呢,影视行业的高风险特点,不太符合银行的风险偏好,所以,更多的影视公司是通过关联企业借道银行融资,以解燃眉之急。

票房受阻。

《囧妈》与抖音的合作,引起很多同行的抵制,这个策划算不算成功我们不去评论,可以肯定的是,在疫情当前的情况下,这一招确实挺高,行动快,效果立现。

2019年春节档全国的电影票房大约是58亿,占全年票房收入的9%左右。2020年春节档颗粒无收,市场预测损失不低于70亿。今年原本有《唐人街探案3》、《囧妈》等七部春节档影片,如今票房销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这个损失对全年的票房影响都是致命的。

不过,很多大型院线的母公司是房地产公司,如万达、泰禾。大型院线依托于大型房地产公司,抗风险能力会更大一些。所以,我们需要清楚的是:小型院线可能会被洗牌;大型院线要关注房地产母公司的负债状况。可是,地主家的余粮也不多呀,房地产行业同样遇到寒冬,君不见各大开发商正在以史无前例的幅度让利促销吗?如果有钱,谁会这么大力度割肉?

前景不乐观。

因为这次疫情,影视行业失去的市场无法挽回已成定局,影视行业跟时间有关,不同于零售或制造业,生意不好没有销售但是货还在那里,打个折还能变现,而影视呢,跟宾馆酒店行业类似,过了这个时间窗口,沉没成本一去不复返。

即使未来疫情完全控制,院线仍然会不乐观,毕竟大多数人对人员密集场所还是有顾忌的。

影视行业的走弱,早在去年已经显现,电影拍摄、投资、产能基本上是拦腰斩半,资本纷纷逃离,部分电影工作者失业、转业。如今疫情来袭,更是雪上加霜,疫情过后的电影产业萧条仍然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