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巴斯光年」到「凡人修仙」,3D动画仍在突破

来源:undefined 作者:147小编 日期:2023-03-30 14:10 浏览: 85

作者/ 屠龙侠912

编辑/ 若风
导语动画行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有许多话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发生新的变化。这个行业里也有许多用一篇推送难以说清、值得多次深度挖掘的内容。在这个新栏目【学术趴·文集】当中,我们将以学术趴过往撰写的多篇推送内容为线索,针对一些特定的专题,进行一次深度的梳理。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读者们提供一份易读的回顾和索引。(上期:请聆听来自动画的女性声音今天这篇文章,我们的关键词是“3D”和“CG动画”。前段时间皮克斯的长片新作《青春变形记》一经推出便受全球观众好评,再度为观众呈现了世界顶级3D CG动画的炫目技术,同时该片又巧妙地融入了对日式手绘动画的致敬。3D CG即“三维计算机图形(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 graphics)的缩写,与传统二维动画相比不仅对创作者的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也更加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动画人们带来了曾经难以想象的可能性。为帮助读者大致了解3D CG技术在当下动画领域的应用情况,这篇文集将发散性地回顾最近几年中3D CG技术在动画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应用趋势我们将首先从3D CG技术最先得到大规模使用的欧美开始,讲述3DCG如何引领潮流,接着将目光移到手绘传统深厚的日本动画业界是如何迎接3D CG技术的?而在第三部分,我们也将梳理近年国内三维动画作品的一些整体流变。(※文中提到的作品和主题,主要来自学术趴近年的采访或撰写过的专题文章,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作品和历史线索因篇幅限制未能提及,请多包涵。)欧美(1)迪士尼/皮克斯:颓势渐显的领军者在21世纪,娱乐巨头迪士尼在动画电影制作上抛弃了手绘部门,全面转向3D化并制作出多部享誉全球的作品,这使得3D CG动画技术的出色表现广为人知,引得各国模仿。可以说迪士尼及其后来收购的皮克斯公司为推广3D CG动画做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而他们自己的作品亦始终代表着技术的最前沿、吸引着全球观众们的热情。“颠覆动画界”的离婚案,给了世界iPhone和《玩具总动员》

- 点击图片阅读 -

像是之前推出的《青春变形记》,既是再一次技术的胜利,也堪称题材上的大胆探索。学术趴编辑们第一时间观看了这部作品,纷纷做出热情洋溢的评论。此外,考虑到这部作品体现了女性主导创作的女性视角叙事,学术趴又特别举办并记录了一场畅所欲言的纯女性圆桌。前所未见的皮克斯,拍了一部魔法少女动画?!丨话题趴

- 点击图片阅读 -

纯·女·性·夜·话:我们蒸的爱惨了这部电影……- 点击图片阅读 -《青春变形记》的主创们谈到,他们从事3D CG动画电影的目的并非想要逼真地再现生活——那样不如去做实拍电影——而是要用3D CG动画的技术创造能够自由讲述故事的世界。这点与2D动画创作者的本愿其实是相同的。在《青春变形记》中,他们也突破性地融入了不少对日式手绘动画的元素,前所未有地在皮克斯动画作品序列中打造了以3D CG表现2D动画魅力的最佳实例。这篇采访也包含了对皮克斯制作动画的工作流程之简明图示。华裔女导演的皮克斯长片首秀,还未上映就口碑爆棚!- 点击图片阅读 -皮克斯的动画多年来深受全球观众的欢迎,而对一些创作者来说3D或2D也许只是手段和形式上的差异,热情、能力和思考才是决定一部动画成功与否的关键。前年发行的皮克斯作品《心灵奇旅》同样是一部不负皮克斯盛名的佳作,导演彼特·道格特回忆他和主创团队的历程时,认为他们在最开始考虑的完全不是技术上的难题,而是如何将灵魂具象化,设计出最适合视觉表现的概念——当然,将这些概念搬上银幕离不开与各技术部门的密切合作。豆瓣开分9.2,皮克斯这次的美术风格让人倒吸一口气

- 点击图片阅读 -

去年皮克斯工作室的新片《夏日友晴天》和迪士尼动画工作室的新作《寻龙传说》同样都收获了不小的关注。前者讲述了在童年回忆里闪闪发光的意大利小镇夏天,后者则深入东南亚风格的传说森林。同时,这部电影也是第一部通过“在家办公”完成的迪士尼作品,能在这种状况下维持高水准的制作,迪士尼可以说为疫情时代全球各地的动画工作室做了榜样。海兽之子?迪士尼&皮克斯新作《夏日友晴天》幕后大揭秘!

- 点击图片阅读 -

深入剧情和幕后——迪士尼首部「东南亚大杂烩」香吗?

- 点击图片阅读 -

然而,纵使是日益强大的迪士尼,也会在技术层面失手——近年来一系列实拍电影在评论界的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于自家1994年的经典《狮子王》,迪士尼投入全力进行翻拍,在2019年推出了一部模糊动画与实拍界限的新版《狮子王》,但它们却似乎在这部作品中迷失了一贯令自己收获成功的立场——技术和艺术,到底是相互对立还是相辅相成?除此之外,同样衍生自计算机图形(感谢卢卡斯影业)的VFX(视觉特效)也从90年代开始广泛运用于影视行业,甚至在数年后催生了“《阿凡达》是不是动画”的争议。《狮子王》被拍成「动物世界」,不该为技术献祭动画的灵魂- 点击图片阅读 -

迪士尼或许没能在新版《狮子王》中找到他们真正想要的答案,这对于近年的迪士尼来说已不新鲜。不少观众早已开始对迪士尼商业至上的宗旨感到失望。当然,这世上仍有许多不为商业所彻底束缚的影像创作者们,成功利用最新技术为作品增彩。

(2)迪士尼以外的欧美动画:跨越亚文化的界限时间拨回2014年,很多人应该还记得,那一年最富乐趣的动画电影之一其实是一部听起来疑似广告宣传片的家伙——《乐高大电影》。在这部电影中,基于定格动画技术的“积木片(Brickfilm)通过3D CG技术获得重生,整部电影的制作如同一场积木游戏,却体现了超越传统实拍定格动画的玩心。《乐高大电影》的成功令华纳为续集和两部衍生作品也开了绿灯。就连资深影迷小岛秀夫都表示,在看过今年罗比特·帕丁森主演的《新蝙蝠侠》后,他最喜欢的蝙蝠侠电影依然是《乐高大电影》的2017年衍生作《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他们用1500万块虚拟积木,玩出史上最「定格」的三维动画- 点击图片阅读 -如果说《乐高大电影》用3D CG技术让世界变成了积木,那么传统的漫画是不是也可以借3D CG形式重生呢?答案是肯定的,最有说服力的例子莫过于2018年索尼影业推出的《蜘蛛侠:平行宇宙》。这部作品证明了以漫画为代表的亚文化,即便不通过受大众欢迎的真人实拍电影,也能利用3D CG技术所能产生的震撼进入主流视野。其实对于漫威超级英雄电影的特效轰炸,已经有太多观众和评论家都表示他们感到了审美疲劳。然而,这种情况完全没有发生在《蜘蛛侠:平行宇宙》身上。相反,几乎所有人都为这部电影的技术突破感到惊喜——3D角色的生动流畅和漫画的风格化视觉得到了完美融合,再度表明3D CG动画技术的潜能无限,这也是实拍电影永远不可能达到的成就。年度最佳动画电影,豆瓣9.0!它完成了真人片做不到的事- 点击图片阅读 -在《蜘蛛侠:平行宇宙》中,不仅是漫画的特色被神奇地再现,也对2D动画和日式动画有相当多的致敬。既然技术毕竟只是手段,而3D CG技术具有强大的可塑性——有没有可能,美式风格的3D动画也能承载日式动画的美术和叙事呢?相信到这里,有读者已经想到了2013年开播的网络动画剧集RWBY》这部以3D CG技术制作的美国动画剧集是出了名地吸收了日本动画的诸多特质《RWBY》的开创者、头两季的导演蒙特·乌姆,尽管在第二季播出后不久就不幸辞世,但他为这一系列奠定了不可动摇的基础,那就是以美式的技术和文化打造出一部日式风格强烈的动画作品。而这个系列已经完全得到了日本动画人的认可,其最新作《RWBY:冰雪帝国》甚至将直接交由日本知名动画工作室SHAFT(シャフト)制作。乌姆的尝试毫无疑问地证明了艺术和文化都是可以跨越国界的,而3D CG技术,便为这种交流架起了桥梁。美式与日式动画能否融合?他穷尽一生探索答案- 点击图片阅读 -除了专注于动画的制片工作室,游戏公司对3D CG技术的发展功不可没、但它们却一直被主流影视产业所忽视。美国的游戏产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制作3D CG剧情动画,他们对动画领域一直抱有野心。尽管基于游戏改编的影视作品一直饱受争议,但去年的《英雄联盟:双城之战》却树立起了业界成功的标杆,它是一部成熟又有趣的网络动画剧集——《英雄联盟》开发商拳头游戏(Riot Games)和法国的Fortiche工作室合作,以极具创造力的方式融合了3D与2D的优势,将这部作品的发布成功塑造成了跨越游戏与动画社群的狂欢。学术趴的编辑们也在观看后一致给出好评,指出这部作品代表了游戏巨头带着他们丰富的创意和雄厚的资本进军影视界的正确方式。最惊喜的游戏改编动画?《英雄联盟:双城之战》激情观后感- 点击图片阅读 -《英雄联盟:双城之战》如何打破游戏改动画的诅咒?- 点击图片阅读 -日本从辅助手绘到模仿手绘在大洋彼岸的日本,人人都知道这里的2D动画拥有难以撼动的霸主地位,但细心的观众们大概早已注意到3D CG技术也已经成为了日本2D动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到汽车、行人,大到巨龙、城堡,3D图形作为有效提高产能的辅助手段,已被越来越多地用于各种类型的日本动画。例如火遍全球的《进击的巨人》以其高超的动作作画而闻名,而在改由MAPPA接手制作的最终季中,全CG的巨人们所表现出的压迫感不亚于前三季的传统作画效果。不过就算是在由WIT STUDIO制作的前三季里,3D技术其实也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所有“巨人”观众都不可能忘记由作画监督今井有文担任原画的“立体机动”是多么惊人。在数个这类让人眼花缭乱的长镜头里,除了充满张力的角色动作与高速运动的镜头之外,利用3D技术搭建的城镇背景也起到了重要作用。《进击的巨人》作画监督谈「立体机动」场景是如何制作出来的- 点击图片阅读 -在日本动画里,3D技术多数情况下是以辅助身份出现。既然传统手绘风格一直更受日式动画观众欢迎,那么有没有可能通过可塑性强的3D CG技术来模仿手绘动画的平面感呢?日本的3D CG动画创作者当然意识到了这样的方向——在国内被称为“三渲二”的技术,已经成为了日本数家CG动画公司的必备技能。其实近十年来,日本动画公司对“三渲二”技术的掌握可谓突飞猛进。从Polygon Pictures《希德尼娅的骑士》一鸣惊人,到Orange工作室以《宝石之国》打造奇幻的神域;从三次元工作室用《BanG Dream!》第二季破解美少女动画的难题,到Sola Digital Arts《攻壳机动队:SAC_2045》再续传奇,日本动画人的3D CG作品愈发成熟。“三渲二”技术的数码质感曾经深被观众质疑,但过去几年,这种“身份”几乎不会再阻碍到一部作品的人气。在最近这些热门“三渲二”作品中,论最能让观众接受3D CG表现的例子,2019年由Orange制作、改编自板垣巴留所著同名漫画的电视动画剧集《动物狂想曲》(BEASTARS)一定不会缺席。每个人心里都住着野兽!黑马新番《动物狂想曲》如何以兽喻人- 点击图片阅读 -除了这些热门作品之外,百花齐放的日本动画业界也不乏用3D技术进行实验性创作的独立动画人。其实,负责制作过“JoJo”系列之片头曲动画的神风动画,正是一间聚集了“映像作家”的独特公司。他们的主攻方向正是效仿手绘动画的“三渲二”技术,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法站在日本动画的浪潮峰巅。从JOJO的新片头说起,揭秘跨越20年的日本动画新风潮

- 点击图片阅读 -

像神风动画这样专攻“三渲二”的动画公司能聚集到众多创意人才,与社会上独立动画人的涌现密不可分。又或者应该说,电脑程序的普及令动画制作的门槛大大降低,也使得全球各地的独立动画人能越来越轻松地展开自己的创作。中国(1)动画与游戏的联合:新兴产业的摸索中国的动画产业在世纪之交可谓经历过一波洗牌,造成了动画创作技术的真空。但在经受了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的冲击后,中国已经成为当今3D CG动画产业发展最为繁荣的亚洲国家。计算机技术的爆发性发展,既拓展了动画创作的可能性,更为无数有志之士提供了更多成为动画人的机会。而论软件开发对动画创作的便利性,游戏公司对此或许是最熟悉的——不少游戏公司既拥有软件技术上的优势,又长期有着制作动画的需求。中国拥有巨大的游戏市场规模,同样有不少游戏公司开始利用自己的创意与技术优势挑战动画制作。像是前文提到的《英雄联盟:双城之战》这样游戏公司与外部动画公司合作的例子并不少见,但选择在内部“自产自销”的方式亦颇常见,例如CAPCOM制作的“生化危机”系列CG动画电影和Square Enix制作的“最终幻想”系列CG动画电影。而在中国,通过开发“二次元风格游戏”而大获成功的数家手机游戏公司中,就有两家知名公司选择了在国内组建自己的动画团队。米哈游的“miHoYo Anime”就是为了实现动画梦想而诞生的团队,自成立以来五年以来已经推出了超过十部动画短片,他们的作品就基本属于“三渲二”形式。miHoYo Anime与日本的动画公司合作、深度学习了日式动画的技法。尽管是来自一家游戏公司,但团队成员一开始也只得照搬传统的动画制作流程,并用手绘动画增强部分表现,设法将游戏引擎运用到动画制作中。如何做一家优秀的游戏公司?他们说:做动画吧!- 点击图片阅读 -比起一开始在摸索中成长的miHoYo Anime,叠纸游戏的动画团队“叠纸动画”虽然更加年轻,却在一开始就通过招募经验丰富的动画人才而保持了良好的生产效率。叠纸动画的作品则是典型的全3D CG形式,创作难度却没有因此降低。为了在数分钟内给予观众足够充实的享受,从前期设计到后期制作,他们都挑战了大量极其复杂的数码特效和镜头运动。建模面数上百万!深度揭秘「细节控」叠纸动画的进化之路- 点击图片阅读 -云海看着不难,但做起来真费脑壳——叠纸动画新CG干货分享- 点击图片阅读 -(2)国产3D CG动画故事片:从艰难突围到崭露头角见识过了国内的3D CG技术发展及其在游戏宣传领域的运用,接下来本文将开始回顾最受国内主流观众关注的领域:国产的3D CG叙事动画。《太空特警》(1996,电视动画)《魔比斯环》(2005,院线电影)等作品为开端,新世纪中国大陆的3D CG动画制作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在近年让三维动画电影再次进入主流视野的,无疑是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自该作品创造票房记录以来,国产3D CG动画受到的关注显著增多了。

自那以来七年间,广受好评的电影作品稳定涌现,质素和票房天花板几乎一直在提高。不过必须指出的是,业界的整体进步靠的不仅仅是某几部“爆款”的成功,更是全体从业人员的兢兢业业和热情奉献。

例如2017年的《昆塔:反转星球》就是一部被大众遗忘的作品,但该片导演李炼在不被市场看好的情况下仍然努力追求让作品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尤其是在片中安排了中国电影罕见的音乐元素。他在采访中也对比了当时中国和欧美动画工业化程度的差距,提出“尽量能够把性价比做高才是中国动画的希望。”四问国内首部3D热血科幻题材动画电影:如何用细节讲好故事?- 点击图片阅读 -2019年夏天,《哪吒之魔童降世》横空出世,票房成绩一举超越当年春节档的首部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成为年度票房冠军。这部制作精良的3D CG动画电影是对家喻户晓的《封神演义》故事的颠覆性重塑,是国产3D CG动画的商业里程碑,更象征着中国电影市场对动画体裁的全面认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主角色概念设计申威,在接受学术趴采访时表示,他在项目前期要同时进行所有重要角色的设计工作,花了他很大的气力;概念探索总共历时大约一年多的时间,主角哪吒的形象更是改了无数版。而他始终对能与饺子导演合作感到非常幸运,因为“做了这么多年设计,终于有导演愿意支持我去打破常规,给了我这么大的空间和舞台让我自由发挥。”哪吒的造型这么「丑」,全是他的锅!- 点击图片阅读 -

「丑哪吒」首日破亿,我们找饺子导演聊了聊创作秘闻(内含大福利)

- 点击图片阅读 -

此后,尽管疫情时不时侵扰中国影市,但国内动画创作者们的热情只增不减。光线传媒旗下的彩条屋影业继“哪吒”之后,在2020年推出了他们第二部改编自《封神演义》经典角色的CG动画长片《姜子牙》,呈现了更加严肃的叙事风格和更加瑰丽的美术创作。《姜子牙》归来前的1500天- 点击图片阅读 -大家都在讨论的《姜子牙》的美术,我们决定去认真挖一挖- 点击图片阅读 -同样深耕中华传统文化的还有追光动画。从《白蛇:缘起》《白蛇2:青蛇劫起》中对民间传说“白蛇传”的重新解读,到《新神榜:哪吒重生》中对经典形象“哪吒”的现代重新演绎,再到即将推出的《新神榜:杨戬》,追光通过自己逐渐成熟的3D制作技术与经验,实现了两年三部的产能,为他们的“新封神”系列提供了可能性。《白蛇2》特效炸裂?坊主的原创故事?来听听导演怎么说- 点击图片阅读 -

「朋克哪吒」的前世今生——《新神榜:哪吒重生》幕后揭秘!

- 点击图片阅读 -时间来到刚刚过去的冬日,去年年底上映《雄狮少年》成为2021年在豆瓣电影最受关注度的国产电影之一。上月和本月,《雄狮少年》在日本以展映形式进行了数轮放映,目前在类似豆瓣的日本影评网站Filmarks拥有4.2/5的超高分。作为一部同时描绘梦想与生活的作品,《雄狮少年》对本世纪初广东城市与农村的刻画叫人印象深刻,舞狮文化则表现得魄力十足,使之成为近年最具现实主义气息的国产动画片。电影的艺术总监李炜畅在接受学术趴专访时,真诚地回顾了影片的美术创作如何在体现时代真实的基础上,做出种种浪漫而迷幻的表达,以及他如何与导演孙海鹏在画面细节上反复沟通——这些努力正是动画之独特魅力的具象。技术干货丨专访《雄狮少年》艺术总监- 点击图片阅读 -它到底好不好,看了的都知道- 点击图片阅读 -(3)VR、游戏引擎渲染:技术的未来之路无限延伸文章的最后一节,将展望3D CG技术在国内可能的延展方向。在未来的诸多道路中,其中最叫人感到好奇的一个方向或许位于仍处在探索阶段的VR(虚拟现实)领域。而各类最新CG动画技术,除了能被用以制作单纯的动画作品,如今还在VR领域大展身手。事实上,追求沉浸感的VR短片正是近些年各类国际影展上的新秀。用VR制作传统动画是怎样一种体验?他用作品告诉你答案- 点击图片阅读 -不过影迷们应该注意到了,纵使VR市场如火如荼,但能闯入主流视野的VR影视作品依然屈指可数,毕竟用VR技术创作影视本就充满难点,又要考虑到艺术的需求,着实难以处理平衡。有幸的是国内已有创作者做出了足够令人难忘的作品:VR动画短片《微观巨兽》(Micro Giants)一路披荆斩棘进入了2018年圣丹斯电影节,它的创作团队正是好莱坞特效巨头数字王国的大中华团队。在回顾这部展现动植物细节的短片之制作历程时,他们也对VR影视创作的难点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渲染1300小时,这部惊艳的国产VR作品入选圣丹斯电影节!- 点击图片阅读 -更值得庆幸的是,不仅有数字王国这样成熟的大团队在从事VR动画创作,也有动画专业的学生在尝试挑战。在《微观巨兽》进入圣丹斯的同一年,中国传媒大学就有学生创作了令人印象深刻的VR动画《蝶》在与学术趴的采访中,作者表示他们作为先行者,“最大困难可能是来自技术上吧。由于技术和软件的限制,很多本来设想的效果也很难实现而放弃。”同时他们也提到,“游戏引擎对VR的支持是最好的,所以我们不得不使用做游戏的手段来做动画。”这对于缺乏游戏创作经验的动画学生来说无疑难度极高,但相应的成果是,他们的作品可以像游戏一样让观众自行沉浸其中、漫游体验。超带感的中传VR动画毕设,用独特的叙事方式冲击你的视觉感官- 点击图片阅读 -对于VR技术来说,实时渲染无疑是相关软件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在动画制作中,长时间的渲染和调整本是常态;而对于游戏玩家们来说,“实时渲染”这个词或许再熟悉不过。正如前文提及的创作者所言,游戏引擎与VR影片的制作非常契合。“实时渲染”是3D游戏程序的特征之一,因为游戏引擎必须快速响应玩家的行动。事实上,游戏引擎的高速渲染能力对动画创作者来说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若将游戏引擎用于动画制作,意味着动画创作者会有更多的可选工具,让他们能够更快地预览最终视觉效果。开发了虚幻系列引擎的美国Epic Games公司,就积极推动自家的虚幻引擎在3D CG动画领域之应用。随着实时渲染的效果与传统渲染的效果区别越来越小,不仅有大型影视特效公司开始尝试利用游戏引擎,也令不少独立动画人和小规模的团队产生了兴趣。而在中国国内,利用虚幻引擎渲染动画的技术其实同样已经为不少国内动画工作室所运用,并收获了可观的成果。在牺牲一定的渲染质量的前提下,对于工期相对紧张的动画剧集来说,合理运用游戏引擎在很可能有利于大幅提升效率、改善进度,适于用以评估最终效果并进行快速修改。近年来国内的3D CG动画制作团队深谙此道——近年如玄机科技制作的《斗罗大陆》、前年由万维猫动画和原力动画制作的《凡人修仙传:风起天南》等都是深度运用虚幻引擎的国产3D CG动画剧集,它们的幕后制作团队从一开始就将这款尖端游戏引擎的利用包含在了流程规划内。再加上成熟的真人演员动作捕捉技术,制作团队便能在短时间内创造出表现力符合预期的丰富效果,使得国产3D CG动画剧集在加快制作进度、维持更新速度的同时,不在画面内容上做过多妥协。这种技术的熟练运用,令国产动画剧集的发展具有了更多的可能性。这部国产3D动画获虚幻引擎官方推荐!实时渲染成趋势?- 点击图片阅读 -这部力求“真实”的国产动画,是「恐怖谷」还是动画的未来?- 点击图片阅读 -结语回看这几年的全球动画行业,很难不认为3D CG动画的前途无可限量——中国的3D CG动画无论电影还是剧集都终于开始茁壮成长;日本的3D CG动画作品也在逐年增多,并往往通过流媒体走向全球;欧美的动画人总能通过神奇的创意证明他们的技术实力仍具有领先的实力;游戏公司则偏好使用绚烂的短片来震撼他们的用户;VR产业更是资本蜂拥的新兴热门。而仔细观察,却又可以注意到,中国的动画作品依然局限于个别题材;日本的业界巨头只愿将边角料的资源投注到3D CG作品上;迪士尼和皮克斯的疲态一目了然;游戏玩家也逐渐对特效短片司空见惯;VR产业方兴未艾却又拥挤不堪。正如文中所说,3D CG动画终究只是一项技术、一种手段、一门形式,它们固然存在无限的潜能,但如何利用好这项动画行业中代表进步潮流的技术,却得考验创作者、艺术家们的热情与头脑。对于不同市场、不同领域而言,3D CG动画都可以视作前往出路的交通工具,但真正能指引前路方向的,只有艺术创作的初心。技术自身仍在势如破竹地不断向上发展,问题只在于,胸怀创作欲的人类跟得上吗?

*学术趴现已入驻各大平台,欢迎在微博、B站、Youtube搜索“动画学术趴”。

- END | 动画学术趴 -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