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屠龙侠912
编辑/ 若风导语动画行业是一个日新月异的行业,有许多话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断地发生新的变化。这个行业里也有许多用一篇推送难以说清、值得多次深度挖掘的内容。在这个新栏目【学术趴·文集】当中,我们将以学术趴过往撰写的多篇推送内容为线索,针对一些特定的专题,进行一次深度的梳理。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为读者们提供一份易读的回顾和索引。(上期:请聆听来自动画的女性声音)今天这篇文章,我们的关键词是“3D”和“CG动画”。前段时间皮克斯的长片新作《青春变形记》一经推出便受全球观众好评,再度为观众呈现了世界顶级3D CG动画的炫目技术,同时该片又巧妙地融入了对日式手绘动画的致敬。3D CG即“三维计算机图形”(three-dimensional computer graphics)的缩写,与传统二维动画相比不仅对创作者的能力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也更加依赖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动画人们带来了曾经难以想象的可能性。为帮助读者大致了解3D CG技术在当下动画领域的应用情况,这篇文集将发散性地回顾最近几年中3D CG技术在动画产业及相关行业的应用趋势。我们将首先从3D CG技术最先得到大规模使用的欧美开始,讲述3DCG如何引领潮流,接着将目光移到手绘传统深厚的日本动画业界是如何迎接3D CG技术的?而在第三部分,我们也将梳理近年国内三维动画作品的一些整体流变。(※文中提到的作品和主题,主要来自学术趴近年的采访或撰写过的专题文章,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作品和历史线索因篇幅限制未能提及,请多包涵。)欧美(1)迪士尼/皮克斯:颓势渐显的领军者在21世纪,娱乐巨头迪士尼在动画电影制作上抛弃了手绘部门,全面转向3D化并制作出多部享誉全球的作品,这使得3D CG动画技术的出色表现广为人知,引得各国模仿。可以说迪士尼及其后来收购的皮克斯公司为推广3D CG动画做出了独一无二的贡献,而他们自己的作品亦始终代表着技术的最前沿、吸引着全球观众们的热情。“颠覆动画界”的离婚案,给了世界iPhone和《玩具总动员》- 点击图片阅读 -
- 点击图片阅读 -
- 点击图片阅读 -
然而,纵使是日益强大的迪士尼,也会在技术层面失手——近年来一系列实拍电影在评论界的失败就是最好的证明。
对于自家1994年的经典《狮子王》,迪士尼投入全力进行翻拍,在2019年推出了一部模糊动画与实拍界限的新版《狮子王》,但它们却似乎在这部作品中迷失了一贯令自己收获成功的立场——技术和艺术,到底是相互对立还是相辅相成?除此之外,同样衍生自计算机图形(感谢卢卡斯影业)的VFX(视觉特效)也从90年代开始广泛运用于影视行业,甚至在数年后催生了“《阿凡达》是不是动画”的争议。《狮子王》被拍成「动物世界」,不该为技术献祭动画的灵魂- 点击图片阅读 -迪士尼或许没能在新版《狮子王》中找到他们真正想要的答案,这对于近年的迪士尼来说已不新鲜。不少观众早已开始对迪士尼商业至上的宗旨感到失望。当然,这世上仍有许多不为商业所彻底束缚的影像创作者们,成功利用最新技术为作品增彩。
(2)迪士尼以外的欧美动画:跨越亚文化的界限时间拨回2014年,很多人应该还记得,那一年最富乐趣的动画电影之一其实是一部听起来疑似广告宣传片的家伙——《乐高大电影》。在这部电影中,基于定格动画技术的“积木片”(Brickfilm)通过3D CG技术获得重生,整部电影的制作如同一场积木游戏,却体现了超越传统实拍定格动画的玩心。《乐高大电影》的成功令华纳为续集和两部衍生作品也开了绿灯。就连资深影迷小岛秀夫都表示,在看过今年罗比特·帕丁森主演的《新蝙蝠侠》后,他最喜欢的蝙蝠侠电影依然是《乐高大电影》的2017年衍生作《乐高蝙蝠侠大电影》。他们用1500万块虚拟积木,玩出史上最「定格」的三维动画- 点击图片阅读 -- 点击图片阅读 -
自那以来七年间,广受好评的电影作品稳定涌现,质素和票房天花板几乎一直在提高。不过必须指出的是,业界的整体进步靠的不仅仅是某几部“爆款”的成功,更是全体从业人员的兢兢业业和热情奉献。
例如2017年的《昆塔:反转星球》就是一部被大众遗忘的作品,但该片导演李炼在不被市场看好的情况下仍然努力追求让作品达到自己满意的程度,尤其是在片中安排了中国电影罕见的音乐元素。他在采访中也对比了当时中国和欧美动画工业化程度的差距,提出“尽量能够把性价比做高才是中国动画的希望。”四问国内首部3D热血科幻题材动画电影:如何用细节讲好故事?- 点击图片阅读 -*学术趴现已入驻各大平台,欢迎在微博、B站、Youtube搜索“动画学术趴”。
- END | 动画学术趴 -
— 点击图片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